随着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普及,用户侧(电力需求侧)响应和辅助服务的大力推进,需求侧日益成为焦点。需求侧响应和负荷柔性化技术成为实现源荷互动、提升能源效率、保证电网稳定、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技术之一,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如何建立分布式能源与负荷的柔性控制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就地匹配,如何建立有效的多形态多响应的柔性负荷聚合体的综合预测模型,实现精准的源荷互动和响应是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技术基础之一。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刚刚开局,诸多问题尚待研究,诸多技术尚待开发,是一片广阔的研究之海。
为深入探讨需求侧响应和负荷柔性技术,交流“需求侧响应和负荷柔性化技术”的应用实践经验,以推动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特邀BEAT365唯一官网马钊教授、娄杰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焦在滨教授担任联合特约主编,共同主持“需求侧响应和负荷柔性化技术”专题,希望与作者、读者一起探讨该领域理论研究、标准规范、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进展,引发思考与共鸣。
1)柔性负荷综合响应建模技术
2)多时间尺度互动交易模式
3)多时间尺度负荷协调控制技术
4)集中式和分布式协调控制技术
5)源荷互动效益评估技术
6)光储直柔建筑综合特性及并网技术
7)柔性负荷综合响应应用实例
1)论文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字数宜6000~8000字;
2)围绕相关课题的热点、难点研究,能充分反映专业领域的核心研究成果;
3)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叙述清楚,理论联系实际,有独到的见解和价值,数据合理并被正确地分析和解释,比较所提出的方法和现有方法的优缺点,论点、论据和结论清晰准确;
4)重点突出,结构合理,论述严谨,文字简练,避免长篇公式推导(必要的推导可列入附录);
5)来稿请用Word排版,格式、摘要、作者信息参照本刊论文模板;
6)所投论文未在公开媒体上发表。
登录《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官网http://www.dlxxtx.com,并注册作者用户名和密码投稿,请注意在投稿栏目中选择“需求侧响应和负荷柔性化技术”。
温 杰:010-82812429
wenjie@epri.sgcc.com.cn
杜 宁:010-82812976
duning1@epri.sgcc.com.cn